展览
Gallery
Gallery
酒甕软木塞封口标
贴在酒甕上的酒标
这是昭和12年用于酒甕的《鹤见》酒标。从酒标印有金牌受领的字样上看,可以想象因为在烧酎监评会上得到金牌(相当如今的金奖),为了表示庆祝特意制作的彩色酒标。
左侧是用于酒甕软木塞的封口标。右侧是贴酒甕用的酒标。在有漂亮金边的扇形酒标上绘有两只仙鹤,稻穗和甘薯藤。当时阿久根地区是丹顶鹤从西伯利亚飞来的越冬地。由于创始人长次郎喜欢望着仙鹤享用烧酎,就以“鹤见”命名自己酿造的烧酎。两只仙鹤在酒标中栩栩如生。
贴在酒甕上的酒标
贴在瓶肩的瓶肩标
贴在瓶身的瓶身标
这也是昭和12年时期用于酒瓶的三张一套《鹤见》酒标。由于这些酒标上也印有“金牌受领”的字样,可以猜想是同上方用于酒甕的酒标为同一时期印刷的。最左边是贴在瓶口处的封口标,接着是贴在瓶肩的瓶肩标,最后是贴在瓶身的瓶身标。
这个圆形酒标在扇形酒标图案的基础上,其右侧仙鹤脚下绘画着正要被起出的甘薯。扇形酒标和圆形酒标上的仙鹤的表情也有微妙的不同,让人联想到当时全部手工作业,手工书写的设计场景。色彩以黄色为背景配色非常鲜艳精彩。这个商标以复古商标形式如今再一次用于甘薯烧酎《复刻鹤见》的酒标上。请您和它一起享用。
被认为是昭和12年(1937)以后的封口标
被认为是昭和12年(1937)以后的封酒标
这是被认为是昭和12年(1937)之后的封口标和酒标。图案和上方圆形酒标完全相同都是黑白印刷,瓶肩标被省略。
这是因为1940年后爆发太平洋战争,时代不允许人们奢侈。
被认为是昭和12年(1937)以后的封口标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1941年至1945年的酒标。酒标中写有“普通”字样。当时,对于勤劳动员者有特别分配制度。这样的烧酎贴上《特配》酒标后,接到国家命令时会发放到所定地点。管制经济逐渐扩大,已经波及到人们的日常用品。
这酒标上的”普通”二字应该是特配以外用于通常贩卖的意思。
昭和16年(1941)时期的酒标
仔细观察这个酒标会发现上面写有”叁圆五拾钱”的价格字样。
昭和17年(1942)的账簿
昭和17年(1942)的账簿
这是昭和17年(1942)的账簿。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账簿里政府发布的”特别分配烧酎”的命令非常显眼。照片右侧一页写有”普通木炭増産用特配焼酎配給方ノ件”。它就是给《木炭增产动员者特别分配烧酎》的命令书。
昭和19年(1944)的酒标
这是昭和19年(1944)的酒标。酒标上按有印章,铭记这烧酎是价格特配酒。价格特配酒制定于昭和18年,减税降价后,作为特别分配品由大藏大臣决定用途,主要特别分配给战争执行事业。
截止昭和16年(1941),鹤见一升瓶从刚才展现过的四角酒标上可以看出是叁圆伍拾钱。可是根据这年账簿,鹤见一升瓶从昭和19年5月初是伍圆,昭和19年12月初是伍圆肆拾钱,昭和20年是捌圆。受到战争影响原材料价格和酒税接连飙升价格暴涨。根据这个特配打印,昭和19年2月15日定价为叁圆伍拾钱至伍圆左右的烧酎作为特配被设定为贰圆伍拾钱进行贩卖。
ここで、時代を大正時代の後半まで巻き戻してみましょう。 大石酒造では創業以来の銘柄として「鶴見」を造っていますが、現存しているラベルで一番古い銘柄は大正時代後半のものと思われる「錦鶴」という銘柄になります。
《锦鹤》酒标
1939年账簿
1939年账簿
1939年账簿
这是《锦鹤》品牌的酒标。竟然写着“大米烧酎”。酒标是当时少有精彩的彩印酒标。当时大米被视为高档品,所以才采用豪华彩印酒标。大正末期泰国米和台湾米广泛流通,连我们这的乡村小酒坊也可以买到外国大米了。这个时期各地酒坊利用这些外国破碎米降低成本提高了烧酎产能。
当时或是因为大米比甘薯形象好,或是因为利用同设备大米烧酎产能更高的原因,虽然不明缘由但我们的酒坊还是尝试着酿造了大米烧酎。进入昭和时期,中日战争白热化后,旧式烧酎(乙类烧酎)的原料大米也被管制不能随便使用了。(旧式烧酎是指用以前不能大量生产只能用小规模酿造手法酿出的烧酎,也就是指像大石酒造这样的小型酒藏酿出的烧酎。)
这个账簿的记录是昭和14年(1939)购买暹罗米(泰国米)和台湾米时的记录。从这样还保留县酒造工会联合会发行的公文中可以想象到当时关于购买大米的严厉管制。
接着昭和16年(1941)由于政府的压力,烧酎原料大米的购买量与前一年相比被降至57.2%.。从《锦鹤》品牌此后绝产可以看出,由于原材料进货困难,大石酒造不在生产大米烧酎。
《鹤见》五合瓶酒标
这是沿用至今的《鹤见》五合瓶酒标。这个酒标有趣的地方是自昭和20年代初绘制出这个图案后,虽然一点点变化着但至今为止仍然传承着同样图案。所以这个酒标不是复古酒标而是自昭和20年(1945)时期起仍然沿用的经典酒标。
这个酒标图案的构思是以坐落在阿久根市的“阿久根大岛”为中心思想设计的。在大石酒造的古老酒标中经常出现的阿久根大岛是从阿久根市区出发坐渡轮10分钟处被环境省评为海水游泳场100杰的美丽小岛。有海水游泳场,野营地,别墅,松林等,还生息着100头左右的野生鹿远近闻名。酒标上绘画着鹿,松,鹤还有海浪,酒标中央以下绘画着从阿久根市区眺望阿久根大岛的轮廓。还有酒标的右上方翱翔着当时飞来的仙鹤。
请您关注酒标中作为鹤见文字背景的小槌型图案。昭和20年代(1945-1954)的酒标画面中央部没有小槌型图案,是风景中只写着《鹤见》的酒标。可是昭和30年代(1955-1964酒标时兴采纳小槌型图案,这个酒标也跟随时代流行将鹤见两字放在小槌图案上,此后这个图案一直沿用至今。
在昭和前期(1926-1936),玻璃瓶在鹿儿岛县地区还根本没有流通。当时,烧酎酒坊把烧酎放入18公升/一斗(10瓶1升瓶)的酒甕,搬运到酒店。
当时本地人很少有酒壶,就从酒坊借来酒壶到酒店打酒,酒店用酒升将烧酎从酒甕打入酒壶散卖。
很多人只卖当天喝的。酒壶大的有一升左右,小的是四合瓶大小。
昭和20年代~30年代(1945-1965)开始有一升瓶贩卖,打酒壶处于过渡期。这个时期城市里很多人不在用打酒壶而是改用空瓶(汽水瓶等)打散酒。
昭和35年(1960)以后,随着经济高度增长,打酒壶转眼间就消失了。
这是阿久根村时期的「打酒壶」。左侧写着阿久根村。现在的阿久根市到1924年(大正13年)为止是个村子。所以这是1924年以前的「打酒壶」。由于借给客户标有番号。
左侧的酒壶质量过关品相好。右侧的年代不详,可能是苗代川窑烧制的普通陶瓷。陶土发黑白釉也是将就涂的。可是从现代美学上看却是一件雄健耐人寻味的作品。
比“酒壶”容量多的是”酒甕”。大概可装3升酒(5.4公升)。上面写着阿久根町。阿久根成为町的时间是1925年(大正14年),所以这个酒甕应该是此后制成。
这个是借给居民祝贺新居建成时或船只下水仪式时用的。用完之后返还。所以标有番号。
这是进入平成时期(1990 年左右)后有人拆房子拿来的。他记得祖父经常说“要把它还了”所以就还了回来。真有这么正直的人。
还有各种各样款式的酒壶保留下来。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当时的商号不知道那个是正确的。
标记确实有很多。有大石长次郎本店,大石酿造所,大师酿造本店等,大石酿造所为最多。
农家,酿酒人,切甘薯,装瓶,贴酒标,出货等一系列细致的手工艺支撑着大石酒造的烧酎酿造。女性的手艺活通过几代人被传承下来。
自明治32年(1899)延续至今的烧酎酒藏。从创业时作为酒麹室沿用至今的厚重石壁和天棚是烧酎代代相传的历史见证。向您介绍第五代人亲自勾画再现的兜釜蒸馏器和过滤前酒酿,还有工具等在酒藏中活灵活现的样子。
坐落在鹿儿岛县西北部孕育着酒藏的阿久根市拥有面向中国东海40公里的美丽海岸线。我们非常荣幸您能感受到落入东海红澄澄的梦幻夕阳,大海,山峦等富饶山水。阿久根站是橙色铁道公司连接肥后和萨摩地区的车站。